小品石组合的艺术创作

发布时间:2016-10-11 14:49:09

观赏石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如果说自然美是重在审美发现的话,那么艺术美则重在审美创造。小品石组合在审美创造方面较之命题、配座、陈设等有更多的自由度,因而越来越受到石友的青睐。

小品石可于手中把玩,人石有切肤之亲;小品石易组合,人石有创造之美;小品石组合可调整,人石有互动之趣。因此,凡有一些小品石在握,人们总想在组合上有所作为,以获得更多的艺术美的乐趣。

与任何事物一样,小品石组合的艺术创作也是有章可循的。笔者总结广大石友在小品石组合创作上的实践经验,归纳成文,以小品石组合的分类、形式美和构成、意蕴美的表达和小品石创作过程探微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小品石组合的分类

小品石组合可以从单体石之间的空间关系、时序关系和层次关系来进行区分、这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来了解小品石组合的特色。

1、按单体石之间的空间关系区分为相嵌组合与散置组合

相嵌组合是单体石之间通过相嵌的紧密连接而组成一个新的形态。这个新的形态有的是形体所需的,如头与身,花与叶;有的是场景所需的,如人与舟、果与盘,等等。

通常相嵌组合以造型石居多,徐庄余却将一吉普车型的图纹石与一黄河壶口瀑布风貌的图纹石嵌合在一起,命题为“飞越黄河”,让人顿生新意,继而拍案叫绝!


 图1,徐庄余藏(飞越黄河)


散置组合是指单体石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架、台、座或配件使这些散置的小品石形成一种整体的关联。侯桂林的拜石图(图2)由一红灵璧石与一黑灵璧石散置组合而成。二石各有配座,靠共同的台座而关联,组合中的“石”昂扬而挺立,“人”俯首而虔敬,一气贯然,尽显其呼应之妙。


图2,候桂林藏(拜石图)

2、按单体石之间的时序关系区分为静态组合与动态组合

静态组合表现单体石之间在某一瞬间时刻相关联的场景,如图1、图2、图5等。目前的小品石组合多为静态组合。

动态组合则是通过小品石的画面或形态演绎一个故事或观念的时序进程。李元勤、罗焱的小品石组合“人生如梦”,由“酣然”、“初觉”、“圆梦”这三枚白底黑纹的长江水墨石递序组合而成(图3),叙述了一个人从酣然入梦到梦醒初觉,再到清醒后解梦的连环故事,其深意在于表达人生如梦,无欲则刚,无欲则乐的人生哲理。


图3,李元勤,罗焱藏(人生如梦)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陈述莲的四枚石头的组合,以“从零开始”,“坎坷”、“圆满”、到最后“回归”,表达着人一生的际遇(图4),并发出了“ 石之美,人之悟”的感叹。


图4,陈述莲藏(人生)

3、按组合时的层次关系区分为单一组合与复式组合

单一组合是单体石之间只进行了一次组合,复式组合则是在单一组合的基础上的再组合。复式组合为小品石组合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意象空间,可能带来更多的审美意味。

章国江的小品石组合“一叶知秋”,由两组叶与虫的单一组合经再组合而成(图5)。虫与叶大小的对比,两只秋虫对望时的默契,两立屏配座的高低错落,较之单一组合的显得更为醇厚可人。


图5,章国江藏(一叶知秋)


二、小品石组合的形式美构成


小品石组合是通过其生动感人的形象来表达其内蕴之美的,但这形象本身的形式美构成也应该是美的。小品石组合形式美构成的基本原则是“变化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变化。”变化才有生气,统一才能和谐。具体而言,小品石组合创作时的形式美构成要把握好空间布局,一气贯之;形质色纹,对比协调;主辅有别,和谐统一这三个方面。

1、空间布局,一气贯之

小品石组合时单体石之间的空间布局包括平面布局和立面布局这两个方面。当组合单体石为两个时,通常应在立面上有高低之分,或者在平面上有前后之别;当组合的单体石为三个时,其平面投影通常应为不等边三角形布局。当组合石为三以上时,可按多个不等边三角形布局(图6,谢冰冰“道道道”)。立面上的布局有两种情况,当作台式演示时,通以高——低——中形式布局。当作架式演示时,由架的高低和空间的大小进行高低错落的布局,而且石体的观赏面积一般不宜超过架框空间面积的1/3。总之,除因主题的特殊需要之外,一般应忌整齐划一的“排排坐、吃果果”。


图6,谢冰冰藏(道道道)

一气贯之则是指组合中的单体石之间不仅在布局上有灵动的变化,而且应该有一种气势的贯通。这种气势的贯通,有时是一种逻辑上的联系,如一只鸟守候着鸟巢里的蛋,这鸟、巢、蛋的单体石之间就有一种逻辑上的因果联系;有时则是单体石之间的一种呼应与默契,如二人对视,三人聚首等;有时则要靠台、架或配件来辅助,如由几枚瓜型石组合成“硕果累累”时,就要靠叶和蔓的雕花座来连贯。

一气贯之的效果,显示出由形而意的气势之韵,好比一幅名家书法,笔未至,势已贯,气已连,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审美快适。

2、形质色纹,对比协调

形质色纹是观赏石形式美的四大要素,小品石组合的单体石之间在这四个要素方面的总体要求是“对比中的协调,协调中的对比”,对比是差异、是变化,协调是统一、是谐合。

石形的对比主要指石体之间形态的对比,如方与圆、阔与扁,高与矮,大与小、琳珑与浑然等。石形的协调主要指石体之间的大小尺度应符合常理,这就是王维在《山水论》中所说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概念。

小品石组合通常将单体石之间质的一致或相似作为协调的方式,而不作为对比的手段。某些情况下因主题的需要,石质的对比也可能带来异趣。比如在一砂积石的岩洞内置玛瑙质的人物石数枚,以粗砺与玉润的反差来凸显意象。

色彩是小品石组合中最抢人眼球的形式美要素,有几条形式美法则可供创作时参考。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暗度的单体石之间,如暗绿、绿和浅绿之间是低度对比高度协调的;二是相邻色相的单体石之间,如红、橙、黄之间是中度对比,中度协调的;三是互补色的单体石之间,如红与绿,紫与黄的单体石之间是高度对比,几不协调的。对其调和的方式之一是,以互补色双方共同的相邻色来间隔,如在红绿之以橙黄色来间隔。之二是加大互补色之间的色块面积的大小比例,如将绿的比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就不觉得突兀了;四是黑、灰、白与所有的彩色配伍都是既对比分明又协调一致的。

纹理在造型石的小品组合中通常表现为雕塑形象的肌理特征。相同肌理的单体造型石组合在一起有协调统一之美(图7,“相看两不厌”)。对于图纹石的组合,纹理的图像意蕴是首要的。若在此基础上纹理的“技法”特征又能相对一致,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图7,聚缘阁藏(相看两不厌)

实际上,形质色纹的对比协调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总体的概念,在创作时可以是同中求异,如单体石之间色、质、纹类同,便可在形态上求异;也可以是异中求同,如形、色、质相异,便可在纹理上求同。

3、主辅有别,和谐统一

小品石组合应作到主辅有别,和谐统一。这里说的主与辅是有层次的。首先,组合单体石之间通常应有主与辅之别,像18罗汉、8个“8”字的那种并列性的组合毕竟是少数;其次,在石与配件之间,石是主、配件是辅;在石、配件与座、台、架之间,石、配件是主,座、台、架是辅;在实体与背景之间,实体是主,背景是辅。如果在小品石组合的创作时主辅易位,就会舍本逐末地闹出买椟还珠的笑话。

主辅有序、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要求之一。正如中国山水画讲究“画山必有主峰,为主峰所拱向”(刘熙载《艺概.书概》),书法讲究立定主笔,“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朱和羹《临池小解》)。主辅有别,和谐统一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世间万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性和层次有序性。

所以,在小品石组合的空间布局和形质色纹的对比协调时,要有主辅关系的考量;在设计配件、台座和陈设环境时,要明确这些都是为小品石组合的主题服务的,要既能提升主题意蕴又无喧宾夺主之嫌。

当前小品石组合创作中对视觉重心的作用重视不够。视觉重心是观赏者一眼望去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之处。一般来说,小品石组合的石体,尤其是主石应处于视觉重心的地位,除了布局置势时注意外,明暗对比、色彩搭配也很重要。从视觉心理看,暗色背景下的亮色如白与黄,冷色背景上的暖色如橙与红容易成为视觉重心。

三、小品石组合意蕴美的表达

意蕴美是小品石组合创作进入到人石相融的意境阶段时对其内蕴之美的体悟,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小品石组合的创作超越“看图说话”的高层次追求。“意”是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把物于实象外的虚拟之象,即所谓的“境由心造”。如何在创作中表达这具体物象之外的“境”所体现的“意”呢?从小品石组合的实践中我们归纳出点题寓意、含蓄留白和赋文抒怀这三种表达形式。

1、点题寓意

点题寓意是通过命题将小品石组合的象外之象和象外之意彰显出来,引发想象,给人以象外有象,余味悠长的隽永。

车晓冬的一组小品石组合很有意思,是一粒球形的白色石体天然地嵌入到一黑色石体的洞穴之中,而那白石上面的凹点又正好显示了人的眼、鼻、嘴的形象,其整体神态呈左顾右盼状。创作者将此组合点题为“探头探脑”,把这小品石组合中并不存在的人体的身躯的状态,此君探头探脑的缘由,都留给了观赏者由点题所引发的想象之中。


图8.车晓冬藏(探头探脑)

小品石组合在命题时若借用或化裁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有时也能起到由此及彼,深化意境的作用。如一对戈壁石的组合命题为“白猫黑猫”,表面上是就石形与石色而命名,实际上是借用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名句,赏析者会心一笑,与创作者自然形成了默契。

2、含蓄留白

在老子虚实相生思想的影响下,含蓄留白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常用的表现手法。留白是以少为多,以间为繁,化无为有,是为了含蓄更多的意蕴。戏剧中以手势来表示并不存在的推门开窗,绘画中以白为云为水等等,俱是。

高琦深谙此道,他的戈壁石组合“夜读”,以一带橙红色沙漠漆封面的“石境天书”为主石,辅以蜡烛状和笔头状的戈壁石,并以旧式的瓷烛台、笔架、笔杆和眼镜为配件,营造出一个秉烛夜读的浓浓的书香氛围。那位夜读者是这组小品石组合真正的主人翁,他虽然不在现场,可那书、那烛、那笔、那眼镜都因他而存在。观现实之物,及于虚拟之人,该小品石组合给赏析者留下了不尽的遐想(图9)。


图9,高骑藏(夜读)

小品石组合创作中的含蓄留白,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所道之情事而默识为未道之情事”。因而在小品石组合的创作中不能不分主次的面面俱到,而要抓住事物的神韵所在,以少胜多,表意于实物之外。

3、赋文抒怀

当命题和组合本身的外在形式尚不足以充分表达创作者对审美意境的感受时,以点评的短文或赋诗来抒发创作者所体悟的内蕴之美是常用的手法。武林虎的戈壁石小品组合由一石形的牛与一石形的儿童组合而成,配件的牛索将二石关联一气。牛蹄后蹬,小儿前拽,一幅极具戏剧性冲突的场景令人解颐(图10)。创作者以该组合的命题“犟”为题,赋诗一首:“牛童犟劲未肯降,村野石夫费评章。人虽逊牛九分力,牛却输人一智长!”通过赋诗,创作者以小中见大的哲理,抒发了对人生智慧赞颂的情怀。




图10,武林虎藏(犟)

在小品石组合的创作中,如何由简单的诠释主题,进而命题点睛,含蓄意蕴,启迪人生,是在小品石组合创作中更多地增加文化含金量的可由之举。

四、小品石组合的艺术创作规律探微

从小品石组合的艺术创作程序上看,大致要经历创意,构思和传达这三个阶段。我们就这三个阶段的规律性认识作一探索。

1、创意:形象——表象

小品石组合的创意,是审石读石与立意命题相结合的过程。就人与石的关系而言,有三种情况。一是由石及于人,就石命题。审石在先,立意命题在后。如看见一跪拜人物形象的造型石,就想到可创作一个拜佛或拜师、拜石的小品石组合。看见一飞鸟形象的图纹石,就想再找一枚图纹相似的,以组成“鸟双飞”的组合,等等。

二是人及于石,主题立意在先,选石审石在后。如设想以“李白乘舟将欲行”为题创作,就会去寻觅合宜的两人形石和一舟形石来进行组合,想到杜甫的一首绝句。就用四枚图纹石来分别表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景致与意蕴。

三是人石互动,审题与审石交替进行,这是小品石组合中的常态,在人石互动的多次反复中,在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的交融中使小品石组合的形式更美、意蕴更美。

小品石组合的创意是创作者在对组合中小品单体石的审美体验中所萌发的艺术创作灵感,这与创作者的生活经历、人文素养和审美兴趣有直接关系。例如创作者生活经历中有对“马”的形象的记忆,才能将这个记忆表象与石头本身的形象相对应而“看”出了“飞马”的神态。同样,不喜欢“红楼梦”的故事,就不会有创作一套“金陵十二钗”组合的设想。没有读过曹操的诗,就不会将一古代人物造型石与一岩崖状的山形石组合在一起而命题为“观沧海”。

所以,小品石组合的创意是组合中单体石的群体形象与创作者心中的记忆表象互动的过程。

2、构思:表象一意象

构思是在审美体验和创意的基础上对已确定的小品组合单体石进行组合设计。此时,创作者将自觉或不自觉的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则,就组合的空间布局与置陈布势、就形质色纹的对比协调,以及配座、配件、台架、展示环境等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和取舍,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必要时还会反过来对组合的立意加以调整。

小品石组合的构思,是在艺术创作意识层面和物质层面上交替进行的,最终形成主体与客体相统一、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小品石组合的审美意象。

由审美表象到审美意象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意象不仅是对客观形象的再现,也是主观再造的表现,其中想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想象创造者可以天马行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激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活力,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原本没有的但合乎情理的新的感性形象群体。

正如前面所举的陈述莲的人生际遇的时序组合,用四枚石头表述了人“从零开始”的出生,“坎坷”的经历,“圆满”的期盼直至又“回归”到零的一生的过程时,这四枚石头本身是形象的,可视可触的,然而对于创作而言又是象征性的、寓意性的,这种形象性与象征性和寓意性的融合,正是创作者通过想象所创造出的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又合乎情理的审美意象。

3、传达:意象一作品

创作者艺术构思的审美意象必须通过物态化为小品石组合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后才可以进行艺术传达,从而引起他人的关注与认同。

小品石组合艺术创造的传达,属于意识层面的命题、赋文等,诉诸于文字和视听的物质媒介;属于物质层面的组合石。配座、配件、展示环境等,则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最终是将创作者的情感与理想在小品石组合的意识与物质的艺术形象中表达出来,实现了情意与石境的合一,理想在石境中得以寄托,从而达到审美的意境的高度。

小品石组合的物态化呈现除了深入的体验和巧妙的构思外,还要有将艺术构思的审美意象恰如其分加以表现的技巧,这便是命题、赋文的技巧,配座、配件和展示环境制作的技巧。在分工日益精细的当今社会,艺术构思的传达也可由构思者(策划者)与执行者(制作者)来分工完成。

应该说明的是,小品石组合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创意、构思和传达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互相渗透、多次反复的过程,以上的阶段性划分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已。

转自石界


157 人喜欢
 此文章已有 1419 人浏览
标签:
推荐人: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