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石简介

发布时间:2017-01-09 15:05:02


英石,又称英德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市。英德,古称英州,英石因产于古英州而得名。英石具有悠久的开采和玩赏历史,最早有关英石的记载出现在宋代。一是几种有关赏石专著,特别是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记载甚详。二是几种宋代地理学专著。三是散见于宋代各种诗文。它具有“皱、瘦、漏、透”等传统赏石特点,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宋朝开发利用,元朝被列入“文房四玩”、清朝被定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英德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一、英石的特征及形成因素
英石属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主产于广东北江中游的英德山间。分析有关宋代英石资料,可发现宋人开发与收藏英石已产地明确在“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陆游更指出“英州石山,自城中入钟(祯)山,涉锦溪,至灵泉,乃出石处”。
该地岩溶地貌发育较好,山石较易溶蚀风化,形成嶙峋褶皱之状;兼之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热暴冷,山石易于崩落山谷中,经酸性土壤腐蚀后,呈现嵌空玲珑之态,英石本色为白色,因为风化及富含杂质(如金属矿物铜、铁等)而出现多色泽,有黑色、青灰、灰黑、浅绿等色,以黝黑,黑墨绿如漆为佳,石块常间杂白色方解石条纹。石质坚而脆,有声音分,分金玉、铜声、枯槁声、微声等,佳者扣之有金属共鸣声。石质大多枯涩,以略带清润者为贵。清洗后盘之温润冷然,苍拙清癯。英石轮廓变化大,常见窥孔石眼,玲珑宛转。石表褶皱深密,是山石中“皱”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有蔗渣、巢状、大皱、小皱,等形状,精巧多姿。故有传统石“瘦”“皱”不出其右之说法。石体一般正反面区别较明显,正面凹凸多变,背面平坦无奇。正所谓出圆身者数量奇少,万里挑一,甚堪之精品中的精品。



二、英石的开发,研究及历史赏玩过程
英石的开发、研究、赏玩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千年。开发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古代有关英石研究的著作大概有:宋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介绍了英石出产于英州的含光、真阳两县。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佚名氏《渔阳公石谱》以及宋代地理学专著也详计载。如王象之《舆地纪胜》引《真阳志》“英之山石,擅名天下”,“其贫无为生者,则采山之奇石以为贷焉”。
明朝计成所著《园冶》介绍英石的产地、颜色等大体与《云林石谱》相同,但强调了英石的作用“大者可置园圃,小者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清朝陈吴子所著《花镜》记载山水盆景制作用石“昆山白石或广东英石”,充分肯定英石为制作假山盆景之上乘材料。
英石更是多见于宋代各种诗文。《全宋诗》中有大量宋人咏英石诗句。如曾丰《余得英州石山》、曾几《沈朋远教授有东坡仇池石韵赋予所蓄英石次其韵》、徐经孙《小英石峰》、王十朋《李伯时赠英石》、范成大《天柱峰》等。当然,最有名的是苏轼取杜甫“万古仇池穴”句为其英石仇池石作诗《仆所藏仇池石》,苏东坡“获双石一绿一白”,目为“仇池”。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将灵壁、英石、太湖等怪石列入“文房四玩”。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描述“锦溪”“灵泉”(注:今沙口镇清溪潮水岩,岩石上方刻有“灵泉”二字)“乃出石处”。
宋代“花石纲”之征世所仅有。“上有好者,下必甚之”。徽宗建“寿山艮岳”征全国奇花异草美石,统治者对全国老百姓而言是一种刮取掠夺,于赏石文化恐怕是一次全国性的挖掘与汇粹。金攻北宋,江南运送花石纲船队停杨州,花石纲遗物开始散落民间。于是杭州名石苑之绉云峰,开封大相国寺之覆云峰,便成为可考传世古英石最早大件精品,由此也带出后世关于这些花石纲遗石的传奇故事。
  宋代文人赏石之甚其他朝代难出其右。米芾曾任英德浛洸县尉,是否“拜石”英州史无明证,但他提出的瘦、皱、漏、透相石标准应该与宋代英石开发很有渊源。苏轼二过英德,访隐者石汝励,谒太守何智茂,题词南山,作《何公桥铭》,是否于英州找寻英石已不可知。但世代相传其三大玩石,一曰仇池,一曰九华,一曰雪浪。雪浪石几代均有膺品,真假莫辨。仇池石与九华石绝对是英石。东坡特别喜欢仇池石,“以高丽所饷大铜盆贮之,又以登州海石如碎玉者附其足”,视之为“希代之宝”。最后也因为这块石头,引起当朝附马都尉王春卿嫉妒,提出用唐代著名画家韩干《二马图》相交换。苏东坡不干,与之打了一场弄得朝野沸沸扬扬的石画“官司”。无疑这种官司打下来,更推动了宋代的“英石”热。
元明两代把英石列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把玩略有变化。《园冶》记载供置英石“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看来作为“窗几之玩”的英石盆景很盛行。文震亨《长物志》说英石“起峰高有至三尺及寸余者,小斋之前叠一小山最为清贵”。“斋中亦仅可置一二盆,不可多列。小者忌架于朱几,大者忌置于官砖,得旧石凳或古石莲磉为座乃佳。”这可看作此时期制赏英石的《指南》。

  清代对英石的认识、开发与收藏达到了高峰。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说英德有“大英石”与“小英石”之分,“英德之峰,其高大者皆石,故曰‘大英石’”,“无根者散布”为“小英石”。这很有近代地貌学味道。屈氏还说英石“其出土者曰阳石,受雨雪多,质坚而苍润,扣之清越。入土者曰阴石,则反是”。谢堃《金玉琐碎》认为英石“其石皱而多纹,透而玲珑,瘦而耸削,故以皱、透、瘦三者全美为佳。”这些认识最终都成为现代评品英石的主要标准。



  清代英石的专业化商品化程度较之前代为高。英德设有多家专门经营英石商店,并有造假。吴绮《岭南杂记》记英德“入城列肆多卖石者,然无一中玩,必求之收藏专家,方可得米(芾)袖中物。”因“误传”缘故,“市估所售皆膺物也”。清代还出口英石到西欧一些国家营造园林或缀景。出产英石望埠的建制专门叫“英石乡”。广州也有经营英石商肆。徐珂《清稗类钞》记“广州归德门某肆见一卧石,长可丈许,皱纹极细,皆具峰峦形,盖设肆者将以渐凿取之,为假山、砚山以售于人也”。大者如大器、中器可作假山,既有可一石成景者,也有玲珑小件如英石盆景等可供摆设者。
由于英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早己中外闻名。我国宋代汴艮岳已选用英石点景,明建清修的顺德清晖园中的狮山和斗洞就是用英石塑成的,岭南历史名园其主山多数是选取英石叠成,如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园等,其中都不乏用英石垒造的景点和匠心独运的英石盆景。1996年建成并于次年开放的佛山市南海区雷岗公园,里面有一个近2公里长的北翠湖和雷岗山,用了1000多吨的上乘英石构件缀景,气势恢宏,成了该公园——处佳境。据初步统计,全国(包括港、澳、台)除西藏、青海外,其余各省区均有以英石作材料的园林景点,如北京万寿路甲15号院园林、中央党校园林、武汉黄鹤楼园林、广州白天鹅宾馆园林和流花西苑园林等。代表性的就有当年陆续供置于北京紫禁城、颐和园、西苑等处的元、明、清三代皇家园林英石最具名气。这批英石据初步统计共二十七件以上,占三代皇家园林藏石数量八分之一。这批皇家园林收藏英石均配置以精致的汉白玉雕座,或名“龙腾”,或名“谲云”,或名“曲云”,或名“奔兔”,或名“奇峰迎宾”,或名“袖舞长风”,其优雅高绝无不显示出皇家御赏的非凡气度。
国外园林在十八世纪以后,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宫廷、官邸、富人花园就选用英石叠山、拱门、筑亭基、饰喷泉等。1986年中国援建澳大利亚谊园,部分园林景石是英德石,现在新加坡国家公园主要景点用的也是英石,可见英石的用途之广,赏玩之历史地位。

当今古英石收藏领域,有两个人一定要提到。一位是美国雅石收藏家理查德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位先生凭籍艺术家的深厚修养,抓住了当时中国各大文物公司、博物馆对古奇石不入藏、不收购良机,以今日听来令人咋舌低价买走了许多奇石,宝中之宝是译名为“尊贵的老人”的英德峰石,高七英尺,宽、深都仅有八至九英寸,美籍藏石家胡可敏女士盛誉此石“千年难觅”,其孤峙、傲屹绝世风姿,无愧英石之冠。此石现捐给了美国博物馆,由此也带来了海外英石收藏热。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派专人来英德挑购英石,是否也受到了理查德先生的熏陶呢?一位当推天津收藏鉴赏家张传伦先生,他独具慧眼,倾注古英石收藏。将“莲峰并峙”、“秋山霜林”、“虎攀岩”、“惊螭”、“泄月”等散落民间的明清古英石“化腐朽为神奇”,重新焕发光彩。



三、英石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价值的体现
英石赏玩从宋代而至明清以来,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石观赏艺术,透着浓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宋代是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这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曾在熙宁年间任含匡县(今英德含光镇)县尉,酷爱英石,他提出英石的赏石标准为“瘦、皱、漏、透”,“瘦”是指英石的形体美,嶙峋奇巧,苗条清晰;“皱”是指英石的纹理美,外表多折皱;“漏”和“透”是指英石总体上的印象美,造型富于变化,千姿百态,玲珑峻削,空透灵邃,疏秀遒劲。至今仍是传统赏石的审美标准,无出其右。当年苏东坡也是玩英石出了名的大人物,对英石的赏石标准他还补充了一个“丑”字,即以丑为美。因此,“瘦、皱、漏、透、丑、奇,秀”等赏石理论是英石本身所固有的、高质量的艺术特征,是英石文化的基本特征。
 清人赏玩英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推崇“千峰万嶂”。徐珂记乾隆岭南三大英石:“一为盐商吴某家几上之石,高尺有五六,长三尺余,千峰万嶂,长亘连绵,其下坡轮,若临水际,宛然衡岳排空而湘江九曲环迴于下也。右道边际石壁上镌八分书“南岳真形”四字,朱文印章一,曰‘沈漪字文澜’,大如豆,苍老工致。一为两淮运使赵之璧之石峰,盖其祖勇略将军良栋所遗也。高三尺余,上巨下削,根具三足,嵌入紫檀座,绝似奇峰插天,初无造作痕,峰半篆书曰‘一柱擎天’。河北韩世彦书数字。一为梧州太守永常之砚山,长五寸,高二寸余,峰峦挺拔,岩洞幽深,面无反正之别,五岭、九嶷不足奇矣”。按照描述,这三块英石一为横峰,一为竖峰,一为笔架峰,正反四面皆可观,名人题款、世家传承、名贵几座俱全,确为英石收藏中稀有精品。徐珂另记一砚山英石:“上有白脉,作“山高月小”四字,炳然分明;其脉直透石背,尚依稀似字之反面,但模糊散漫,不具点划波折耳。谛视之,非雕非嵌,亦非渍染,真天成也”。这块笔架峰形英石,带有罕见文字石特点,绝对是一件国宝。
  清人室内供设英石讲究中空如洞,这以过桥形英石最典型。供存于苏州园林网师园万卷堂中供案上的清代过桥英石,现仍秀骨毕现,神气逸人。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云:“英石高三尺五寸,下阔二尺,形瘦细而致蹁跹,名之曰舞袖。横置则蜿蜒叉枒,又名卧龙。予竖之斋前以为舞袖可也”。这种英石摆设可多种角度,真是奇妙无比。更多的名园林设计及假山造景都是英石所展示给世人的综合艺术价值,这里不一一举例求证。

  难怪清诗人朱彝尊咏英石:“曲江门外趁新墟,采石英州画不如。罗得六峰怀袖里,携归好伴玉蟾蜍。”古人这种“采石英州”心满意足神态真令我们这些现代人羡慕不已。自宋以来元明清几历代文人骚客对英石的赞美诗词多不胜数,也为中国诗词艺术鉴赏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



四、英石的种类及产地分布
1、英石种类

英石种类多,其种类分为阳石和阴石两大类。阳石裸露地面,长期风化,质地坚硬,色泽青苍,形体瘦削,表面多折皱,扣之声脆,也称花石。分为龟纹石,直纹石、横纹石、大花石、小花石、叠石、大碎皱、小碎皱和雨点皱等等,是瘦和皱的典型代表。近代作为观赏石,多是阳石,近两年产地新开发出红英石,白英石,彩英石,红龟纹碎皱,水纹石,和水冲英石等新的品种,更是锦上添花,以后会逐一做石种类分析,这里暂且不表;阴石深埋地下,风化不足,质地松润,色泽青黛,有的间有白纹,形体漏透,造型雄奇,扣之声微,是漏和透的典型,适宜独立成景。型似太湖石,也有俗称英德一带所产阴石为“类太湖石”之说法。



2、英石产地区域划分
英石原产地英山,位于英德市中部的望埠镇。望埠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4′--113°35′北纬14°11′,--24°13′之间、东西向长15公里,南北向宽25公里,面积205.1平方公里。望埠镇属粤北半丘陵地带。英山位于望埠镇东部10公里处,主峰在该镇同心村东面,海拔561米,方圆140公里。英山是望埠镇和东华两镇的分水岭,其余脉向北延伸至沙口镇的清溪,向南延伸至连江口镇的浈阳峡。英山是石灰石山,所产英石是英石当中的正宗资源,它由无数松散的板块构成,受暴冷暴热的气候和风雨影响,风化、腐蚀、发育得极其典型,瘦、皱、漏、透的特点俱全,整座山峰峦耸拔,雄奇峻削,嶙峋怪险。山上、山沟均能采到上乘的英石。 

这是英石的宗源,俗称本地石,特别是英德望埠一带档口说法。此外,英东的青塘、白沙、大镇等镇,英中的沙口、云岭、波罗、九龙、明迳、岩背、西牛等镇均出产英石。还有人把清远、阳山等地的玩赏石也划入英石的范畴。近几年随着英石资源临近枯竭,原产地山上已无石可捡,随着上山捡石线的延长与捡石周期,且多无观赏价值,阳山一带,江英新的采石区的出现,为英石资源添上一笔亮点,后期笔者会实地阳山,江英作考察报道。



五、英石的采集,清洗与品质标准
采集方法:要求采集时必须保持石头原貌,不经人为雕琢,不可有任何破损。小件采集,手工即可;构件和中器的采集,适当用铁笔撬,用钢锯割;大器的采集,可动用现代化的工具进行操作。

清洗:阴英石和阳英石均用清水清洗,保持石包浆自然色彩、姿态。另外采用古人风吹雨淋,自然风化,竹掃去其灰保养,以及现代人采用多种清洗方法去保养英石的方法后期会专栏作详细介绍。



英石品质:按市场与个人浅见分为藏品、精品、普品。具有“瘦、皱、漏、透、丑、奇、秀”几大特点,且两面或四面可观,圆身,质地青润,形成难度大,不可复制性的稀有性,市场极其少见者,气韵天成者为藏品;具有“瘦、皱、漏、透、丑”等几大特点,石型造型比例协调,且具有英石显著特征,造型与气势,气韵均佳者为精品;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之一的为普品,也就是市场常见流通的英石。目前英石市场如按市场定位与价值分析,大致可分为三类十八品相,市场价值等等不一,以后会专栏做详细介绍,这里暂且不表。



转自石斋

246 人喜欢
 此文章已有 2067 人浏览
标签:
推荐人: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