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莹:琴心石艺三人行

发布时间:2022-07-18 11:10:10

“琴心三叠——2022上海赏石艺术三思行雅集”,于7月15日—7月25日在上海浦东前滩“璞石斋艺术馆”举行。这次展览原定3月26日举行,因为申城疫情防控,一直延期了四个月之久,也是一波三折。这也是今年沪上首个石展,可以说是好饭不怕晚。    

 “琴心三叠”雅集,参展者仅三位藏家——陈军力、陈锦年和秦明兴先生,参展奇石作品也不过五十多方(组),其规模之小也是国内石展中比较少见的。但我一直认为,不以规模论石展。其实,贪大求全一直是石界的通病,有的石展参展作品逾千件,以至于展品之间亲密无间,视觉受到极大的干扰,观者无法静心细品。这其实也是对于大自然杰作的一种不敬。所以,类似“琴心三叠”雅集形式的小而美、沉浸式石展,或许是今后石展的一个方向,至少也是一个重要选项。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琴心三叠”雅集三位资深石友,都已过耳顺之年,涉足石界多年,阅石无数,收藏甚丰,老而弥笃。此次结伴而展,嘤其鸣矣,也是求其友声。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藏家的藏石底座,有的来自秦石轩(主人秦明兴)的精心设计制作,也是代表了海派赏石底座务求精湛的一种高水准。


 从“琴心三叠”雅集参展藏石来看,其中风砺石类占比最高,几近过半。包括内蒙古戈壁石、新疆风凌石;其次是山石类,以古典赏石为主,如灵璧石、英石、太湖石等;再次是水冲石类,以广西红水河水冲石居多,还有福建九龙璧等。此次参展石种分布,虽然是三位藏家的自主选项,但也大致反映了当代赏石发展之概貌。


 如果说,赏石有古今之别,那么,以“四大名石”为代表的古典赏石,无疑和以内蒙古戈壁石、广西水冲石为代表的现代赏石,各呈其美,各擅胜场,反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审美取向。古典赏石以瘦皱漏透造型结构和抽象审美为主体,现代赏石更注重质色形纹的形式美和主题表现。海派赏石以尊重传统、兼容并蓄、勇于创新为主旨,所谓喜新不厌旧,厚今不薄古。这在此次“琴心三叠”雅集中表现尤为充分。比如古典赏石,均有代表;现代赏石,更为丰富。


 比如陈军力的英石“观石得云”,造型古拙、拗势苍劲、静中有动,颇具张力。既有风卷云涌之姿,又有蛟龙探海之态,抽象中带有具象,神完气足。内蒙古沙漠漆“神仙鱼”为玛瑙质,釉层丰厚、造型生动、色泽鲜丽,鱼的细节如头、鳍、眼、口皆备,尾部虽然不具,但创意底座带给人以遐想。


 秦明兴的广西摩尔石“女神”是摩尔石少见的小品妙品,依稀是一位西方少女的侧脸头像,线条柔和、比例匀称,肌理饱满丰腴,虽然眉眼嘴鼻不具,却气度高贵、形神俱到,妙的是还有颈部,形成难度极大。贵州桫椤玉“至尊”是远古桫椤树的化石,也是少见的完全玉化的“植物舍利”,纹理细致奇特、色泽黑中泛紫、造型圆润饱满、质地坚韧,石表遍布指甲纹,玻璃包浆厚实,十分少见。



 陈锦年参展的小品组合石颇具特点,布局精到、组合精美。如内蒙古戈壁石组合“八大移情”,再现了八大山人的画意:一鸟呆蹲于枯荷干枝,一副冷峻孤傲之态,配以残花败荷,意境深邃,画面感极强。内蒙古戈壁石组合“书斋四宝”,砚台、印盒、水盂、墨条、印章、笔搁,一应俱全,形象毕具、色彩古雅、比例协调。



 我一直认为,小品组合石的创作和演绎,是当代赏石的一大突破和创新,而海派赏石无疑站在了潮头。这次“琴心三叠”雅集,有不少成功的小品组合石作品,这也点明了此次石展的主题——琴心石艺。


文章来源于——中华奇石杂志


120 人喜欢
 此文章已有 675 人浏览
标签:
推荐人:俞莹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