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宝书画频道最新活动正文

品读石中“人”

2013-06-09 16:34:53 来源: 搜宝网推荐人:

摘要:

推荐关键字

                                                  作者:刘先令
      奇石中的“人物”石,既具艺术色彩又有生活情趣,它直白写实且又含蓄夸张,其栩栩如生的形象人们似曾相识,却未曾谋面。然而,石中之“人”所展示的如泣如诉的曲折故事,却令人思绪万千、梦断魂劳。
      这是从长江边“走”来的一位“长者” (图1),他光头,脖子细长,消瘦,躬背,身着残破的长衣杉,俨然一副穷困潦倒的书生模样,细细观之,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腐儒之人孔乙己。石中的“孔乙己”,站东面西,侧身而立,其孤零零的身影虚幻在暗黄的底色之中,越发的凸显着他无名的凄凉和苦楚。其模糊的面孔透露出无奈的惆怅,而那前倾的躯体似乎在风中飘摇,只有他斜而未倒的身子,似乎让人看到了些许希望。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生性懦弱却善良可爱,悲苦得让人同情,其一生奋力于仕途,却被“科举制”无情地抛弃。被社会抛弃的人,自然也不会得到势利人的同情,冷眼、嘲笑、刻薄蜂拥而上,无情的世态更加变本加厉地展示出它的炎凉。孔乙己生前是不幸的,因为他生长在“吃人”的时代;而他的身后又是万幸的,因为他遇到了鲁迅,成了新旧时代对比中的一位腐朽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
      同是长江石,而其中“人物”的故事却迥然不同。这是一块长着一副“呐喊”面孔的奇石,他犹如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的招贴画 (图2)。褐色的石面上只刻画出一个人的面孔,他面庞肿胀,蜡黄如纸,眼睛紧闭,神情呆滞,但依然在努力地张着大嘴拼命地呐喊,可是声音却是如此地弱小,以至我们身临其境也难闻其声。然而,他脸部抽动的肌肉,困苦挣扎的表情,宛如无声的惊雷足以让人们震撼。画面被永远定格在“呐喊”的刹那间,就好像惊雷永远响彻在我们的耳旁,令人警醒,催人奋进。这块“呐喊”石,不仅恰如其分的描绘出鲁迅先生的意图,而且又将人物的神情表达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鲁迅先生是先知先觉的人,他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解放,一生都在“呐喊”,为的是唤醒“后知后觉”的迟钝者。世上大凡领先“呐喊”的人,必须有领袖一样的胸怀,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有不畏惧死亡的胆量。而“呐喊”的原由,是急于唤醒他人,从那个沉闷的、好似一间“铁屋子”的时代里走出来——这就是鲁迅的思想和鲁迅的精神。
      一块石头,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个鲜明的主题。石中之“人”,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呐喊奋争。他们虽然性情迥异,故事情节也毫无相同之处,但求生的欲望却是惊人地一致。前人感慨:“人生如戏”;这语气,听起来既轻松又雅趣,或许是因为“感慨者”置身于“戏”外才有的那份闲情所致。如若,其身临其境如孔乙己等君,也许他就没了那“如戏”的雅兴。


(责任编辑:搜宝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搜宝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搜宝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兰州“黄河鸡血石”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作品

更多
  • 紫藤鸡

    作者:陈半丁/王云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 烟雨漓江

    作者:白雪石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 蟹菊酒香图

    作者:边寿民

    材质:

  • 秋水无声

    作者:常进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

  • 拟米元晖云山烟树图

    作者:查士标

    材质:纸本水墨

  • 梦回故里之九

    作者:晁海

    材质:纸本水墨中国画

  • 庐山

    作者:陈大羽

    材质:

  • 夔门峡道

    作者:陈大羽

    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