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刘先令
奇石中的“鱼”,在动物石中是最具有灵性的物体,它“生存”于水石和山石之中,或张扬或静默,或群戏或独处,但无论它们以何种形式表现,只要是有了它的存在,那石面上顿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山石中的“鱼”,多以圆雕的形式出现,表面看起来既古板又呆滞,然而却极其威严和凶猛,它总是事先摆出一付无所事事的样子,让人误以为它不仅温柔而又具有亲和力,从而放松了警惕心。可是,你一旦看见了它的“眼睛”,就会立即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条来自安徽灵璧的黄蛐蟮“鱼”(图1),其黄色的身体以及体上流动的黑色蛐蟮亮丽养目且楚楚动人,尤其是那残缺的“鱼尾”不由得使人顿生善意。可你全然忽视了它那黑豆般大小的“眼睛”,它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充满了复仇的“杀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山石“鱼”都凶猛异常,不可亲近。当然也有例外,(图2)它是一条色彩绚丽、温文尔雅的安徽灵璧彩石“鱼”,它悠闲而飘逸,体薄且上下舒展,展示出一付大家闺秀和极有教养的模样。其“眼睛”周围装饰了多道不规则的圆环,使本来就温柔的“眼睛”更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而水石中的“鱼”,则是以画面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它们大多温顺、华丽,而尤以嬉戏最多。宽阔的画面上,“鱼”儿可以自由的游动,它或摇头摆尾于水面之上,或追逐同伴于河水之中,在它们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散漫和无常。这是一条来自长江的“鱼”(图3)它细长如丝带,独自将身驱弯成圆形,使自己首尾相连,以期博得他人的掌声,既有夸耀之情又有显摆之意。而其身边的水草,被它戏弄于股掌之上,不仅得心应手且娴熟致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它那眼白极多的“眼睛”,不仅别致而且愤懑,那里面似乎暗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情感,如同“八大山人”的愤世之作。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鱼”儿的夸耀和显摆只是为了掩盖其“宣泄”的实质而已。与此相反,显摆之“鱼”也并不少见。而它(图4)就是一条招摇过市之“鱼”。只见石面上呈现出蓝色的水面,里面游动着一条白色的鱼,它安详、肥硕而悠闲,周围的浮物前呼后拥,它俨然一付王侯的模样。有层次的水不仅透彻,而又显得异常的宁静,不见了往日的喧嚣和嬉闹。此情此景,它好像见怪不怪,尤其是它那不屑一顾的眼神,分明在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
石中之“鱼”的形态千姿百态,而其神情更丰富多样。可以说,人世间有多少喜怒哀乐,石“鱼”中就有多少哀乐喜怒,其中的奥秘谁也无法探知,这到底是大自然有意为之还是一种巧合,只能任人去猜测。然而,石中之“鱼”抑或是千奇百怪的奇石所带给我们的决不仅仅如此,它们那蕴涵哲理的石体或画面无不彰显着善意的警示,足够人们认真地去思索百年甚至千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搜宝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搜宝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奇石的技术鉴赏与艺术鉴赏
下一篇:做个奇石收藏大家